金沙(js6668·vip认证平台)登录入口-欢迎您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心理咨询» 健康知识» 禁食野味要从饮食价值观抓起

禁食野味要从饮食价值观抓起

禁食野味要从饮食价值观抓起

中国食品报2020-03-06
订阅
作者:王 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多年来屡禁未绝的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滥食野味的陋习,再次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源头与中间宿主还未完全确定,但人们对于贩卖和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已经到了零容忍的临界点。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记得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就有专家呼吁停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与食用,但后来呼声渐弱,野味黑市死灰复燃。此次从中央到地方出重拳施重典全面禁食野生动物,遏制非法盗猎盗捕野生动物进入市场的黑色交易链,无疑体现出国家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的重大决心。

只有加大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打击违法行为。而要想避免野味再次被端上餐桌,还需在禁食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方面下工夫,改变吃野味的饮食价值观。

我国一些地区有食野味的习俗,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由于生产落后,生活条件艰苦,所以古人需要吃野味来弥补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但是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嗜吃野味却成了某些人的身份象征、财富炫耀、心理满足。有的地区还以推广旅游资源、特色文化为由,将野味餐饮作为主打招牌,并且形成了捕捉、运输、买卖、烹饪、食用野生动物的“一条龙”服务体系。这不是文化的传承,而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陋习行为。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当敬畏自然,不应当凌驾于自然之上;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背离大自然的规律;要有法有度,适可而止。《周易》有云:“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意思就是要说话谨慎、饮食有节。而节制饮食的关键,在控制食欲,进而有益于健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的层面,体现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态度。

所以,应该树立科学文明的饮食观,悉知吃野味对公共安全带来的危害,转变落后的野味文化观念,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作为经营者,坚决拒绝野生动物的买卖交易;作为消费者,坚决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只要人们做到不吃野味,就能从根源上阻断野生动物的买卖市场,从而真正做到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保护人类的健康安全。

此外,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以推动人们养成自觉禁食野生动物的习惯。尽管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很多人对“病从口入”“禁食野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但整体风气的形成、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还需持之以恒。

责任编辑:樊一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