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js6668·vip认证平台)登录入口-欢迎您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心理咨询» 健康知识» 新冠病毒药物研发进展如何?权威专家解读

新冠病毒药物研发进展如何?权威专家解读

新冠病毒药物研发进展如何?权威专家解读

健康时报2020-03-12
订阅

新冠肺炎特别直播系列“战疫——医药论政大咖谈”

新冠肺炎暴发后,何时能找到特效药物成为关注焦点之一。在医药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新药研发与“老药新用”齐头并进,中药西药合力抗疫,现阶段哪些药物对新冠病毒疗效较好?200多项的新冠病毒肺炎相关临床试验是否意味着新药研发成功指日可待?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联合推出《人民名医》特别策划系列直播“战疫-医药论政大咖谈”,邀请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用药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胡欣从药物研发层面解析最新进展。


胡欣,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用药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目前,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种可能有效药物的临床试验正在迅速开展。请您先谈谈目前药物研发的一些进展。

胡欣:截至2月22日,共有210项COVID-19相关的临床试验在国家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其中中医药治疗相关试验46项(占21.9%),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试验18项(占8.6%),西药治疗相关试验96项(占45.7%),其他类型治疗相关试验7项(占3.3%),非治疗相关试验43项(占20.5%)。其中包括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目前唯一可能抗击新冠病毒的药物瑞德西韦。

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数据统计,截至3月1日上午9时50分,相关临床试验项目已经达到303个。疫情暴发到现在2个多月,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还知之甚少。不像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SARS病毒的感染者中约90%能够康复,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在只接受辅助治疗的情况下康复比例可能较SARS更高。因此,在没有适当对照组的情况下进行药物干预临床试验,很难得到明确的、被医药界认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

目前正在研发的抗冠状病毒的西药分为化学药品、生物制品两大类。生物制品又包括抗体药和疫苗,其作用目的不同,抗体药物是治疗用,疫苗是预防用。目前血浆疗法也逐渐引起了重视,血浆疗法与抗体治疗原理相同,但不良反应较多,研究和使用时都需要更加谨慎。每类药物都有其临床价值,但不同药物研发难度有差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知,现阶段哪些药物有较好的疗效?

胡欣: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基于临床对药物的使用经验和初步研究结果,从第一版到第七版的诊疗方案中,药物治疗方法在不断修订和完善。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至第五版,一直在重申“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而在2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可以看到,“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法”这句话已删除,说明一些药在现阶段针对新冠病毒,已显示了一定的疗效。

从目前的研究看,免疫治疗药物中的氯喹、羟氯喹和托珠单抗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价值。而传统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的地位逐渐下降,主要考虑到此药的安全性问题。

目前多种新药正在积极研发中,但还需临床验证。磷酸氯喹出现在了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第七版中。但使用磷酸氯喹需注意用法用量和疗程,而且有9类特殊人群人群是禁用磷酸氯喹的,应用时需仔细评价药物是否可用。

“老药新用”是不是目前治疗新冠肺炎的可行办法之一?可以节省药品研发到临床应用的时间,药物安全性等也有一定保障?

胡欣:目前氯喹/羟氯喹相关的临床试验达19项,临床疗效观察也已非常确定地看到了氯喹的疗效。钟南山院士此前也表示,阿比朵尔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克力芝)转阴的时间平均是6-7天,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是4.2天,效果比较好。但是因为疫情当前,很多药物临床试验为单臂试验,没有空白对照组,所以这些药物的疗效还要进一步验证。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认为,在临床试验结果出来之前,对所有药物下结论都为时过早,防控也不能完全依赖于一个“神药”。包括此前公布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中的四种试用药,在研究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医生也只能从临床经验上感觉药物是否有效,此时如果进行过度宣传,是不合适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下结论。

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患者治疗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胡欣: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地推动了中医药深入介入临床治疗全过程,有效降低了轻症变成重症、重症变成危重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过六万例,占比为85.20%。

根据了解,43项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涉及的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各个试行版中也多有涉及,其中口服药物有清肺排毒汤、新冠1号方、新冠2号方、清疫4号、连花清瘟胶囊、八宝丹、金银花汤剂和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口服液、固表解毒灵等。注射剂有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等。

武汉市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是首个以中医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张伯礼院士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承担救治工作。根据患者总体临床特点,研制出了方舱1号、方舱2号、方舱3号、方舱4号,目前患者已陆续出院,展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公众对于治疗新冠肺炎的新药何时上市非常关注,您可否从药学专家的角度分享下新药研发的关键历程?

胡欣:新药研发的过程非常漫长。一般流程为:前期研究发现候选药物、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新药申请、批准上市。

根据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商协会(PhRMA)的研究,实验室发现5000~10000种候选药物,只有250种可以进入到临床前研究阶段,只有5种可以进入到后续临床试验,最终只有1种能够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这意味着,即使已经研发出候选药物,这些药物最终上市的概率最高只有1/5000,也就是0.02%。而耗费时间为数年甚至数十年,而且研发耗资巨大。

以大家熟悉的“金花清感方”为例,2009年王辰院士团队历时七个月临床研究,证明“金花清感方”中药方可缩短患者发热时间,改善患者呼吸道症状,在治疗过程的病人中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甲型流感患者效果明显,且治疗费用低廉。2009年进入了中药新药审批标准和流程,到2016年获批上市总共历时7年,新药研发的艰辛可见一斑。

而且上市后还要对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再验证,通常称为IV期临床试验,很多药物上市后由于安全问题撤市。现在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新药,有几个能经得起临床实践的考评,走到最后,现在还不好说。

目前新冠肺炎的疫苗研发进展如何?

胡欣:近期,国内外纷纷报道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成功的“喜讯”,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日夜奋战,疫苗研制也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但离上市还有很远的距离,需要更多大量的研究工作。最终效果如何需通过后续严格的动物试验及人体试验才能证明。一般来说,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技术要求要高于一般预防和治疗药物。

这次疫情对医药行业、药物创新、药物研发体系有没有一些启示?日后在类似抗病毒新药的研发上,我们该怎么做?

胡欣:这次的新冠疫情可以说是近20年冠状病毒第三次暴发了。SARS结束后,许多抗击SARS的科学研究没能持续,我们需要吸取教训,要坚持开发足以覆盖多种冠状病毒的药物,即广谱的抗病毒药。此类冠状病毒不一定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或者还会出现另一种更“恶毒”的病毒。这需要全世界医药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

这次新冠肺炎患者中约20%会转为重症,需要采用综合治疗。其中致死率为2%~3%,这些数据对于设计新冠肺炎相关的临床试验非常关键。因为80%的患者可能不用药就能自愈,而在没有特效药仅用支持性治疗的情况下,97%~98%的患者最终也能康复。在绝大部分人都可自愈的情况下,如何评估一个药物的有效性?若一个药可以把病情加重的可能性减半,从数字看,也只是20%与10%的区别,那么需要多少个病人参与这个试验才能区分出来,得出一个显著性的结果?这么来看,目前“漂亮”的结论多,扎实详尽的数据还是较少。

自疫情发生以来,各种服用药物来预防新冠病毒的说法一直在流传,甚至引发老百姓抢购。想请您给公众做一下权威解读和科普。

胡欣:很多人看新闻或者朋友圈,经常能看到“某某新型药物对新冠肺炎可能有治疗作用”,“某某药物已经进入新冠肺炎治疗的III期临床试验”,就想尽办法去购买,完全没有必要。

首先,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很多老百姓无法辨别真伪;其次,新冠肺炎是个新出现的疾病,医药工作者和科学家也在摸索治疗方法,就算有的药物真的有效,普通老百姓并不了解这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特点,而这些药物都需要在医护人员的严格监护下才能使用,盲目购买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盲目服用可能造成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真的有发热、咳嗽等疑似症状,应及时上报社区居委会等机构,及时就诊,不要在家随意服药,避免错误判断病情,延误治疗,造成更大的损失。

责任编辑:王楠 杨小明